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主页 > 媒体报道 > 正文

国际金融报:银行理财“资金池”模式或破灭

 国际金融报:http://finance.sina.com.cn/roll/20140331/185918669415.shtml

 

  从监管层政策动向和银行业发展趋势看,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“两堵两疏”:在理财资金投向上,减少“变相信贷”,转投债券等标准化工具;在理财资金运作上,摆脱“资金池”,走向透明化,摆脱“刚性兑付”,走向“类公募”化。归纳而言,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要缓释银行理财业务积聚的风险,逐步扭转银行业扭曲的资产负债表结构

  

  近几年,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。2013年,虽然面临了监管政策的围堵、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倒逼,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大踏步的增长。Wind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2013年末,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到4.9万款,而2012年仅有3.2万款,增长幅度高达四成。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将会超过25万亿元,相较2012年7.1万亿元,增长幅度高达4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是2013年扩军的主力,数据统计显示,占比为60%;期限在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仅1%。

  

  近日,笔者参加高顿财经主题讲座时,谈了这样一个问题:银行为什么要发售理财产品?究其发售原因,不外乎规模效应、利润驱动、监管驱动、考核驱动四大动因。

  

  首先是规模驱动。银行靠什么赚钱?目前银行主要赚的是存贷利率差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,存款利率上调在所难免,但贷款利率又比较稳定,那银行要挣钱,该怎么办?只能做规模。因此,商业银行有一个比较大的驱动力,就是规模驱动。目前,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,这样银行还有钱赚吗?当然有,薄利多销。在存款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,各大银行通过短期理财产品争抢存款。

  

  其次是利润驱动。商业银行推出各种理财产品,就是为了获得利润,这一点不赘述了。第三是监管驱动。比如房地产等行业,受到银监会、证监会[微博]的监管,要求资金存量不能增,只能减,所以影子银行就出现了,目前很热门的一个路径是,银行把钱投给信托,信托再把钱给影子银行,如此循环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银行挣钱是出于监管的驱动。

  

  第四是考核驱动。最近几年,一些商业银行利润以近30%的速度在增长,这种增长可持续吗?答案肯定是否定的。为了保持这种超高速增长,银行就必须通过创新,开发各种理财产品,这是利润考核逼出来的。其实,从去年开始,各家银行的存款都在下降,可是即便如此,为什么银行的考核还这么多?这其实是一种市场竞争机制。

  

  投资者为什么要买银行理财产品呢?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近几年负利率现象一直存在,CPI指数高于定存利率,老百姓只能把存款取出来,做别的投资,结果就是存款会外流,而银行为了把存款留在银行,就发行一些理财产品作为存款替代,结果就是理财产品越来越多,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打响揽存大战。

  

  从监管层政策动向和银行业发展趋势看,2013年,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面临“两堵两疏”:在理财资金投向上,减少“变相信贷”,转投债券等标准化工具;在理财资金运作上,摆脱“资金池”,走向透明化,摆脱“刚性兑付”,走向“类公募”化。归纳而言,监管层的目的就是要缓释银行理财业务积聚的风险,逐步扭转银行业扭曲的资产负债表结构。

  

  由此,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望经历几大变革:

  

  首先是“资金池”模式或破灭。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大量采用“资金池”对接“资产池”的运作模式,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低风险、高收益的重要原因。但2013年6月份的流动性紧张充分暴露了该模式的潜在风险。短期内,银行理财“资金池”模式的破灭或将影响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率,理财资金投向将更多地转向债券等标准化资产;长期看,“一一对应”的运作模式更有利于银行理财的长远发展。

  

  其次是“类公募”产品或得到普及。8号文、银行资管计划试点均对银行理财产品提出了单独管理、建账和核算的要求。银行理财产品只有向“类公募”产品靠拢,才能真正摆脱“刚性兑付”枷锁,回归“代客理财”本质,让投资者自主承担投资风险。“类公募”产品的普及对银行的研究能力、产品创设能力、风控能力提出了挑战,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将突破同质化。银行业有望真正孕育一批投资管理能力过硬的资产管理团队。

  

  再则是跨市场监管的升级。当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多借助不同市场间的制度差异,以跨市场产品的方式博取收益。随着监管层对跨市场金融产品风控意识的增强,银行理财产品的跨市场套利空间或将收窄。

  

  (作者系浦银租赁金融市场部负责人)

推荐课程

考点解析

关于高顿  |  市场合作  |  高顿部落  |  免责条款  |  快捷支付  |  联系我们  |  高顿招聘  |  HI实习  |  侵权举报
CopyRight © 2005-2017 Gaodun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上海高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高顿财经
沪ICP备14038153号